【刑法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里的打击错误指什么】在刑法理论中,事实认识错误是行为人对犯罪构成要件中的事实情况存在误解,从而影响其主观故意的认定。其中,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是一个重要的分类,而“打击错误”是抽象事实认识错误的一种典型情形。
一、
打击错误,又称“对象错误”或“误击”,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由于主观上的错误判断,将实际的犯罪对象误认为是另一个对象,从而导致行为与结果之间出现偏差。例如,甲本想杀害乙,但由于视线不清,误将丙当作乙而开枪,最终导致丙死亡。
这种错误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因为行为人虽然对具体对象发生了错误,但其主观上仍然具有犯罪的故意,只是在对象选择上出现了偏差。根据我国刑法理论,打击错误通常被认定为故意犯罪,而非过失或意外事件。
在司法实践中,打击错误的处理方式通常遵循“实质一致说”或“目的同一性说”,即只要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是针对某一特定对象,即使实际侵害的是另一对象,仍应按照既遂处理。
二、表格展示
概念 | 内容说明 |
打击错误 | 行为人因主观认识错误,将实际犯罪对象误认为其他对象,导致行为与结果发生偏差。 |
属于哪类错误 | 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中的一种。 |
是否构成故意犯罪 | 通常构成故意犯罪,因其主观上有明确的犯罪意图。 |
处理原则 | 采用“实质一致说”或“目的同一性说”,即按既遂处理。 |
典型案例 | 如甲本欲杀乙,误将丙杀死。 |
法律依据 | 我国《刑法》第23条(犯罪未遂)和第24条(犯罪中止)等相关规定。 |
三、结语
打击错误是刑法中一个较为复杂但又常见的事实认识错误类型。它不仅涉及行为人的主观故意,也关系到犯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理解打击错误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犯罪构成要件,确保司法实践的公正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