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毕其功于一役意思】“毕其功于一役”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意是“把全部的功劳都集中在一次行动上”。现在常用来形容在一次行动中试图完成所有目标或解决所有问题,希望一举成功,不再重复努力。
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种过于急躁、期望一次性解决问题的做法,带有一定贬义色彩。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用来形容集中资源、全力以赴地完成某项任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成语“毕其功于一役”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毕其功于一役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字面意思 | 把全部的功劳集中在一次行动中 |
引申含义 | 企图一次行动就完成所有目标,希望一举成功 |
使用场合 | 常用于批评急功近利的行为;也可用于鼓励集中力量完成任务 |
感情色彩 | 多为贬义,但根据语境也可能中性或略带褒义 |
近义词 | 一劳永逸、一蹴而就 |
反义词 | 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
使用示例:
- 贬义用法:他想靠一次谈判就解决所有问题,简直是“毕其功于一役”,结果反而事与愿违。
- 中性/褒义用法:公司决定将这次项目作为重点,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打开市场。
总结:
“毕其功于一役”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提醒人们做事要讲究方法和步骤,不宜急于求成。虽然在某些情境下可以激励人集中力量、全力以赴,但更多时候它也警示我们: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