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早春”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一首描写早春景色的诗作。全诗如下:
> 诗家清景在新春,
> 绿柳才黄半未匀。
> 若待上林花似锦,
> 出门俱是看花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早春时节城东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清新、含蓄之美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繁华盛景的期待与思考。
首句“诗家清景在新春”,点明了主题——春天是诗人最钟爱的季节,尤其是初春时节,景色清雅而富有生机。这里的“诗家”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也可以泛指所有热爱诗歌的人,表达出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和审美情趣。
第二句“绿柳才黄半未匀”,描绘的是早春时分柳树刚刚发芽的状态。柳枝刚刚抽出嫩黄的新叶,但颜色还未完全均匀,呈现出一种朦胧、含蓄的美感。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春天的初临,也暗示了万物复苏的微妙变化,给人以细腻的感受。
第三、四句“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则是对盛春景象的想象与对比。如果等到春日繁花似锦的时候,街上便会挤满赏花的人群。这句诗表面上是对未来景象的设想,实则暗含了一种哲理:真正的美往往存在于初生之时,而不是繁华鼎盛之际。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早春清新淡雅之美的偏爱,也带有一丝对世俗热闹的疏离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早春景色的细致刻画,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诗中蕴含的哲理意味也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阅读理解要点:
1. 意象分析:诗中“绿柳才黄”是典型的早春意象,表现出新生与希望;“上林花似锦”则是盛春的象征,代表繁华与热闹。
2. 情感表达:诗人更偏爱早春的清静与含蓄,而非盛春的喧嚣,体现出一种高洁、淡泊的情怀。
3. 对比手法:通过早春与盛春的对比,突出诗人对初春独特美感的赞美。
4. 哲理思考:诗中隐含着“美在初现”的思想,提醒人们珍惜事物刚萌发时的美好。
总之,《城东早春》是一首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早春诗,既写景又抒情,既有画面感又有思想深度,是唐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