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或尽粟一石怎么翻译】“一食或尽粟一石”这句话出自唐代韩愈的《马说》,原文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能吃掉一石粟(古代容量单位)。这句古文形象地描述了千里马对食物的需求量很大,同时也暗含了人才需要被重视和善待的道理。
一、翻译解析
原文 | 翻译 | 释义 |
一食 | 一顿饭 | 指一次进食 |
或 | 有时 | 表示可能性或偶尔发生的情况 |
尽 | 吃完 | 表示完全消耗 |
粟 | 粟米 | 古代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
一石 | 一石 | 古代容量单位,1石=10斗,约等于现代的120斤 |
二、整体翻译
“一食或尽粟一石”可以翻译为:
“一顿饭有时会吃完一石粟。”
在现代汉语中,也可以更通俗地表达为:
“一匹千里马一顿饭就能吃掉一石粟。”
三、语境与含义
这句话出现在《马说》中,是韩愈借千里马比喻人才,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之情。文中提到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意在说明真正的千里马需要大量食物才能维持体力,暗示真正的人才也需要足够的资源和机会才能发挥价值。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韩愈《马说》 |
原文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翻译 | 一顿饭有时会吃完一石粟 |
含义 | 形容千里马对食物需求大,隐喻人才需被重视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作品或论述中,强调人才价值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食或尽粟一石”不仅是一句描述马匹食量的句子,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善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