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怎么读】“不积跬步”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积累一小步一小步的行动,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如果不积累小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它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下面是对“不积跬步”这一短语的详细解析: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不积 | bù jī | 不积累 |
跬步 | kuǐ bù | 古代指半步,即一脚的距离,现泛指微小的一步或进展 |
整体含义:如果不积累微小的进步或努力,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二、出处与背景
- 出处:《荀子·劝学》
- 作者:荀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
- 背景: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修养来改善。因此,“不积跬步”正是强调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三、常见误读与正确发音
词语 | 常见误读 | 正确发音 | 说明 |
跬 | guǐ | kuǐ | “跬”字较为生僻,常被误读为“guǐ”或“kuāi” |
步 | bù | bù | 正确发音为“bù”,没有误读问题 |
四、实际应用与启示
场景 | 应用示例 |
学习 | 学习需要日积月累,不能急于求成 |
工作 | 项目成功往往源于每天的小进步 |
生活 | 培养良好习惯,从每天的小事做起 |
五、总结
“不积跬步”不仅是对古人智慧的传承,更是对现代人的一种提醒。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只有坚持不懈地积累,才能最终实现目标。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中更加注重细节与坚持。
结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愿我们都能在平凡中积累,在坚持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