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写出辛弃疾的代表词作两首】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军事家、政治家。他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但因主战派受压制,终未实现抱负。他的词作气势豪迈,情感深沉,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有个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以下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两首词作,分别从内容、风格和艺术特色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此词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亮的一首壮词,表达了他对战场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全词通过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方式,展现了词人内心的豪情与无奈。
艺术特色:
- 意象雄浑,充满战争氛围;
- 语言刚健有力,感情激昂;
- 结尾“可怜白发生”一句,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镇江北固亭登高远望时所作,借古讽今,抒发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艺术特色:
- 借史抒怀,历史与现实交融;
- 情感沉郁,语言凝练;
- 末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暗含对自身境遇的自嘲与不甘。
三、总结对比表
项目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创作背景 | 写给友人陈亮,表达壮志未酬之情 | 登北固亭,怀古伤今,抒发忧国情怀 |
主题思想 |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 国事日非,英雄迟暮 |
风格特点 | 豪放激昂,气势磅礴 | 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
用典手法 | 无明显用典 | 多处用典(如孙权、刘裕、刘义隆等) |
情感基调 | 激昂中带悲凉 | 悲慨中见苍凉 |
艺术价值 | 豪放词中的经典之作 | 怀古词中的典范 |
辛弃疾的这两首词,不仅代表了他的文学成就,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爱国者的深切情怀。无论是“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豪情,还是“廉颇老矣”的自问,都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那份不屈的精神与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