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颜无耻意思是什么】“厚颜无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脸皮厚、不知羞耻、行为卑劣却毫无自责之心。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在道德或行为上表现得极其不端的人。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厚颜无耻”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其结构、出处、用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例子加以说明。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厚颜无耻 |
拼音 | hòu yán wú chǐ |
结构 | 联合式(由两个部分组成)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人之无耻,无所不为。” |
释义 | 面子很厚,没有羞耻心,形容人不知羞耻,行为卑劣。 |
近义词 | 无耻之徒、恬不知耻、不知廉耻 |
反义词 | 知耻后勇、有羞耻心、知书达理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作谓语、定语使用 |
例句 | 他当众撒谎,还厚颜无耻地否认,令人气愤。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厚颜无耻”最早见于《汉书·东方朔传》,但其核心思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儒家经典中。孔子曾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表明古人对“羞耻心”和“自我反省”极为重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厚颜无耻”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批评用语,广泛用于文学、影视、日常对话中,用来形容那些缺乏道德底线、无视社会公德的人。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虽然“厚颜无耻”是一个常用成语,但在使用时也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过度使用:频繁使用会削弱其表达力度,甚至显得刻薄。
2. 语境恰当:应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是否使用,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3. 语气严厉:该成语带有强烈贬义,使用时需谨慎,尤其在正式场合或与人交流时。
四、总结
“厚颜无耻”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批判意味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毫无羞耻心、行为卑劣的人。它不仅体现了汉语文化中对“耻”这一概念的重视,也反映了社会对道德底线的坚守。
通过了解其含义、出处、用法及注意事项,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