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全国211学校有哪些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全国211学校有哪些,急到失眠,求好心人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9 18:15:55

全国211学校有哪些】“211工程”是中国政府在1990年代启动的一项重点高校建设计划,旨在提升一批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所谓“211”,指的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虽然“211工程”在2017年被“双一流”建设取代,但“211高校”这一称号仍然被广泛使用,并且这些学校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以下是对全国“211高校”的整理与总结,帮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这些高校的基本情况。

一、全国211高校汇总(截至2024年)

序号 高校名称 所在城市 类型 备注
1 北京大学 北京 综合类 国内顶尖高校
2 清华大学 北京 综合类 国内顶尖高校
3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综合类 人文社科强校
4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理工类 军工背景
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理工类 航空航天领域强校
6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师范类 教育学、心理学强校
7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财经类 经济、金融领域强校
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财经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强校
9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理工类 交通、通信领域强校
10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理工类 工科实力较强
11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保定 理工类 电力行业特色高校
12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农业类 农林、食品科学强校
1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 理工类 矿业、安全工程强校
1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理工类 地质、资源类强校
1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 理工类 石油、天然气领域强校
16 南开大学 天津 综合类 文理并重,综合实力强
17 天津大学 天津 理工类 工科实力强
18 复旦大学 上海 综合类 文理医工结合
19 同济大学 上海 理工类 建筑、土木、汽车等强校
20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综合类 工科、医学实力强
21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师范类 教育学、心理学强校
22 南京大学 江苏南京 综合类 国内顶尖高校
23 东南大学 江苏南京 理工类 建筑、电子、信息强校
24 河海大学 江苏南京 理工类 水利、环境工程强校
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南京 理工类 航空航天、机械强校
26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南京 理工类 兵器、材料强校
27 苏州大学 江苏苏州 综合类 综合实力较强
28 浙江大学 浙江杭州 综合类 国内顶尖高校
2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合肥 理工类 科研实力强,理工科突出
30 厦门大学 福建厦门 综合类 海洋、化学、经济学强校
31 武汉大学 湖北武汉 综合类 文理医工结合
32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理工类 医学、工科实力强
33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武汉 师范类 教育学、历史学强校
3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武汉 财经类 经济、法律强校
35 湖南大学 湖南长沙 综合类 建筑、化学、机械强校
36 中山大学 广东广州 综合类 医学、文理并重
37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广州 理工类 化工、材料、建筑强校
38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 师范类 教育学、心理学强校
39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 综合类 医学、文科强校
40 重庆大学 重庆 理工类 建筑、机械、电气强校
41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西安 理工类 机械、能源、电气强校
42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西安 理工类 航空、航天、航海强校
4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 农业类 农业、生命科学强校
44 兰州大学 甘肃兰州 综合类 化学、地理、核物理强校
45 山东大学 山东济南 综合类 文理医工结合
46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青岛 理工类 海洋科学、水产强校
47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理工类 航天、计算机、机械强校
48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理工类 航天、船舶、水声强校
49 吉林大学 吉林长春 综合类 医学、法学、化学强校
50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 师范类 教育学、心理学强校
51 东北大学 辽宁沈阳 理工类 材料、冶金、自动化强校
52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大连 理工类 化工、力学、机械强校
53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天津 理工类 工科实力较强
54 南昌大学 江西南昌 综合类 医学、材料、化学强校
55 河南大学 河南开封 综合类 文史哲强校
56 湖北大学 湖北武汉 综合类 文理并重
57 河北大学 河北保定 综合类 文理医工结合
58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长沙 理工类 交通、土木、电力强校

二、总结

上述名单涵盖了全国范围内的“211高校”,它们分布在不同的省份和城市,涵盖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财经类等多种类型。这些高校不仅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211高校”并非固定不变,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部分高校可能在新一轮评估中获得更高层次的支持。因此,建议关注教育部及各高校官网发布的最新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所高校的专业设置、录取分数线或就业前景,可参考各校招生简章或相关教育平台的数据分析。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