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如缕是成语吗】“不绝如缕”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表达,常用于形容声音、气息、情感等持续不断,但又微弱难继的状态。那么,“不绝如缕”是否属于成语呢?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以表格形式总结。
一、词语解析
“不绝如缕”由两个部分组成:
- 不绝:不断,没有断绝。
- 如缕:像丝线一样细而不断。
合起来,“不绝如缕”原意是指声音或气息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后来引申为事物虽微弱却仍在延续,常用于形容情势、声音、感情等。
二、是否为成语?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词典》的收录情况,“不绝如缕”通常被归类为成语。它具备以下几个成语的基本特征:
特征 | 是否符合 |
结构固定 | ✅ 是 |
有特定含义 | ✅ 是 |
常见于书面语 | ✅ 是 |
有历史来源 | ✅ 是(源自古代文献) |
此外,在日常使用中,“不绝如缕”也常被当作成语来使用,尤其在文学、新闻报道和正式写作中较为常见。
三、使用示例
1. 战鼓声不绝如缕,仿佛随时可能爆发一场大战。
2. 火车驶过时,汽笛声不绝如缕,令人难忘。
3. 老人的歌声不绝如缕,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
四、易混淆词语对比
词语 | 是否为成语 | 含义 | 使用场景 |
不绝如缕 | ✅ 是 | 声音、气息等持续不断 | 文学、描写、叙述 |
不绝于耳 | ✅ 是 | 声音持续不断 | 强调听觉体验 |
若隐若现 | ✅ 是 | 模糊不清 | 描写视觉或感觉 |
情真意切 | ✅ 是 | 情感真挚 | 表达情感 |
五、总结
“不绝如缕”是一个标准的汉语成语,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明确的含义,广泛用于书面和口语表达中。它不仅在语言上富有表现力,还能准确传达出一种“微弱但持续”的状态,因此在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都十分常见。
项目 | 内容 |
是否为成语 | ✅ 是 |
含义 | 声音、气息等持续不断,但微弱 |
来源 | 古代文献 |
使用场景 | 文学、叙述、描写 |
频率 | 较高 |
易混淆词 | 不绝于耳、若隐若现、情真意切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绝如缕”不仅是成语,而且是一个富有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在学习和使用中文时,掌握这类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