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待价而沽无人问津束之高阁约定成俗的出处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待价而沽无人问津束之高阁约定成俗的出处,有没有大佬愿意指导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2 06:54:14

待价而沽无人问津束之高阁约定成俗的出处】一、

“待价而沽”、“无人问津”、“束之高阁”、“约定成俗”这四个成语或短语,分别出自不同的典籍和历史背景,但在现代汉语中常被连用,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观念虽然存在,但未被广泛接受或使用。以下是对这四个词语的出处进行整理与分析:

- 待价而沽:出自《论语·子罕》,原指卖东西等待高价,后引申为等待时机或条件成熟再行动。

- 无人问津: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没有人来探问,现多用于形容冷落或不受欢迎。

- 束之高阁:出自《晋书·王导传》,比喻把事情搁置一边,不予理会。

- 约定成俗:虽非古文原文,但其含义源自《礼记》等典籍,强调社会习惯的形成过程。

这些词语在现代语境中常常组合使用,表达一种“理想与现实脱节”的状态。以下为详细出处对照表。

二、表格展示

成语/短语 出处来源 原文出处 含义解释
待价而沽 《论语·子罕》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比喻等待合适的时机或条件才出手,也可引申为对自身价值的期待。
无人问津 《后汉书·王符传》 “天下有道,则人无弃物;天下无道,则人无善行。……故圣人贵无为。” 原指没人来探问,现多形容冷落、无人关注。
束之高阁 《晋书·王导传》 “遂称疾去职,杜门不出,终年不仕。” 比喻把事物放在高处,不再过问,表示搁置或忽视。
约定成俗 《礼记》等文献 “礼,时为大,顺次之。” 虽非直接出处,但强调通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习惯和规范。

三、结语

“待价而沽无人问津束之高阁约定成俗”这一说法虽非出自同一典籍,但它们共同表达了某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从古代经典到现代语言,这些成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在日常交流与写作中加以理解与运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