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古诗欣赏】《关山月》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属于边塞题材,表达了对战争的感慨和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本诗以“关山月”为题,借景抒情,描绘了边关月夜的苍凉景象,并通过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反映出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气势恢宏,是李白边塞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一、诗歌
| 内容 | 说明 |
| 作者 | 李白(唐代) |
| 体裁 | 乐府诗 |
| 题材 | 边塞诗 |
| 主题 | 战争的残酷、戍边将士的艰辛、对和平的渴望 |
| 风格 | 质朴、悲壮、含蓄 |
| 意象 | 关山、明月、烽火、征人、故乡等 |
二、诗歌原文及赏析
原文: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 何日平胡虏,使我无战事?
赏析:
- 第一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描绘了边关月夜的壮阔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辽远的氛围。
- 第二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写出了边关的遥远与自然环境的恶劣。
- 第三、四句:“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点出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地点,暗示边疆的动荡不安。
- 第五、六句:“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直指战争的残酷,表达对战士牺牲的哀悼。
- 第七、八句:“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写出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与内心的痛苦。
- 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使我无战事?”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深切期盼。
三、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诗中将自然景色与战争背景紧密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2. 语言简练:用词朴实,没有华丽辞藻,却富有感染力。
3. 情感深沉:通过对边关将士的描写,传达出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望。
4. 结构严谨:全诗层次分明,从景到情,层层递进,结尾升华主题。
四、结语
《关山月》作为李白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这首诗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珍惜和平,远离战争的苦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