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亦不可以已乎 的是 是指什么 用原文】一、
在古文《孟子·告子上》中,有句名言:“是亦不可以已乎?”这句话出自孟子对义利之辨的论述。其中,“是”字在此处是一个代词,指代前文所提到的“义”或“道义”,即人们应当坚持的原则和道德标准。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是”的具体指代内容,我们可以从原文语境出发,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列出相关原文及“是”的具体含义。
二、表格展示
原文句子 | “是”的含义 | 解释说明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指代“义”或“道义” | “是”在此为指示代词,指代前文所说的“义”,表示“这(种道义)也不可以停止吗?” |
吾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去仁也远矣。 | —— | 此段讲的是仁与不仁的对比,引出“义”的重要性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 —— | 孟子提出“不忍人之心”,即人性本善,进而引出“义”的存在 |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 —— | 强调“义”应作为施政的根本原则 |
三、结论
综上所述,“是亦不可以已乎”中的“是”,在原文中指的是“义”或“道义”。它强调了人应当坚守正义与道德,不可轻易放弃。这一观点体现了孟子“义利之辨”的核心思想,也反映出儒家对道德修养的高度重视。
如需进一步探讨“义”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可参考《孟子》全书及其他儒家经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