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草堂记原文和翻】《庐山草堂记》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他修建庐山草堂的过程、环境以及内心的感悟。文章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一、
《庐山草堂记》主要讲述了白居易在晚年辞官归隐后,在庐山建造草堂的经历。他通过描写草堂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周围环境以及日常生活,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文章不仅展现了白居易的个人志趣,也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的思想倾向。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庐山多白云,余爱之,因买山而居焉。 | 庐山多有白云,我十分喜爱,于是购置山地居住于此。 |
山高而多石,林深而多竹,水清而多泉。 | 山高且多石,林密且多竹,水清且多泉。 |
草堂南面有溪,北面有松,东有竹,西有梅。 | 草堂南边有溪流,北边有松树,东边有竹林,西边有梅花。 |
雨则晨昏皆雨,晴则朝暮俱晴。 | 下雨时,早晚都下雨;晴天时,早晚都晴朗。 |
余尝独游其间,或坐而听风,或卧而看云。 | 我曾独自在其中游览,有时坐着听风,有时躺着看云。 |
不觉日出而行,日入而息。 | 不知不觉地日出就出发,日落才休息。 |
每岁春,种花于前,秋收于后。 | 每年春天,在前面种花,秋天在后面收获。 |
余性本野,不喜喧嚣,故乐此而不倦。 | 我本性喜欢野外生活,不喜欢喧闹,因此乐此不疲。 |
三、文章特色分析
- 语言质朴自然:全文用词简单,句式平实,体现了白居易“通俗易懂”的写作风格。
- 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思想深刻:反映了作者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理想,具有一定的哲学意味。
四、结语
《庐山草堂记》不仅是白居易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的理想。它以朴素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理,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