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外脚手架计算规则是什么样的】在建筑施工中,双排外脚手架是用于高层建筑或结构复杂的工程中,提供安全、稳定的作业平台。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成本控制,合理计算双排外脚手架的工程量和造价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对双排外脚手架的计算规则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双排外脚手架的基本定义
双排外脚手架是指由两排立杆组成的脚手架系统,通常用于建筑物外墙施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其结构包括立杆、横杆、剪刀撑、连墙件等构件,根据不同的建筑高度和施工需求进行搭设。
二、双排外脚手架的计算规则总结
| 计算项目 | 计算方式 | 说明 | 
| 1. 立杆数量 | 按建筑物周长 × 高度 ÷ 立杆间距 | 立杆间距一般为1.5m~1.8m,需考虑楼层变化 | 
| 2. 横杆数量 | 每层横杆数 = 周长 ÷ 横杆间距 | 横杆间距通常为1.2m~1.5m,每层设置 | 
| 3. 剪刀撑数量 | 每隔6~8跨设一道,按长度计算 | 剪刀撑应沿脚手架高度连续设置 | 
| 4. 连墙件数量 | 每层每3~5m设一个,按实际布置计算 | 连墙件用于固定脚手架与主体结构 | 
| 5. 脚手板铺设面积 | 外墙面积 × 层数 | 每层需铺设一层脚手板,宽度为0.9m~1.2m | 
| 6. 安全防护设施 | 按规范要求配置 | 包括挡脚板、安全网、防护栏杆等 | 
三、注意事项
- 高度限制:双排外脚手架一般适用于高度不超过50米的建筑,超过需特殊设计。
- 材料规格:钢管直径一般为φ48×3.5mm,扣件需符合国家规范。
- 搭设标准:必须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执行。
- 验收要求:搭设完成后需由专业人员进行验收,确保结构稳定、安全可靠。
四、总结
双排外脚手架的计算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立杆、横杆、剪刀撑、连墙件等构件的数量及布置方式。合理的计算不仅能保证施工安全,还能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和相关规范进行详细计算与调整。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项内容或获取具体的计算公式,可参考相关施工手册或咨询专业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