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响出疏桐是什么诗】“流响出疏桐”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这句诗是整首诗中的经典之句,描绘了蝉在高树上鸣叫的情景,既表达了蝉的清高,也寄托了诗人对自身品格的追求。
一、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 垂緌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通过描写蝉的生活习性和鸣叫声,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赞美和对自身操守的坚持。其中“流响出疏桐”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蝉在高高的梧桐树上鸣叫,声音悠远传开,象征着高尚的人即使身处高位,也能以自身的品德赢得尊重。
“流响”指的是蝉的鸣叫声,“疏桐”则是指高大的梧桐树,二者结合,营造出一种清雅、高远的意境。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蝉》 |
| 作者 | 虞世南(唐代) |
| 诗句原文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 出处 | 《全唐诗》 |
| 诗句含义 | “流响出疏桐”意为蝉的鸣叫声从高高的梧桐树中传出,象征高洁之志。 |
| 主题思想 | 表达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不依赖外力而靠自身德行获得尊重的信念。 |
| 诗歌风格 | 清新脱俗,含蓄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
三、延伸理解
“流响出疏桐”不仅是对蝉的描写,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象征。它暗示真正的才德之人,无需刻意炫耀,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重。这种思想与古代文人追求“内圣外王”的理念相契合。
因此,“流响出疏桐”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我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高度重视。
如需进一步了解虞世南及其作品风格,可参考《全唐诗》或相关文学研究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