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挑脚手架搭设规范】在建筑施工中,悬挑脚手架是一种常见的辅助结构,用于高层建筑或特殊结构的外立面施工。其搭设质量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为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规范性,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搭设。
以下是对“悬挑脚手架搭设规范”的总结内容及关键参数表格:
一、搭设前的准备工作
1. 技术交底:施工前需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流程、安全注意事项及操作要求。
2. 材料检查:所用钢管、扣件、脚手板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严禁使用锈蚀、变形或有裂纹的材料。
3. 基础处理:悬挑脚手架的支撑点应设置在结构强度足够的部位,如梁、柱或楼板上,并确保连接牢固。
4. 方案审批:搭设方案需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并报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
二、搭设基本要求
| 项目 | 要求 |
| 搭设高度 | 不宜超过20米,特殊情况需专项设计 |
| 立杆间距 | 横向≤1.5m,纵向≤1.8m |
| 步距 | ≤1.8m |
| 连墙件设置 | 每层每跨必须设置,间距≤4m |
| 剪刀撑设置 | 每6~7根立杆设一道,连续设置 |
| 脚手板铺设 | 铺满、铺稳,不得有空隙或探头板 |
| 安全防护 | 设置护栏、挡脚板、安全网等 |
三、搭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严禁超载:脚手架上不得堆放过多材料或设备,避免局部受力过大。
2. 分段搭设:应分段搭设、分段验收,确保每一步都符合规范。
3. 定期检查:每日施工前后应对脚手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拆除顺序:拆除时应自上而下进行,严禁先拆连墙件或整体拆除。
四、常见问题与处理措施
| 问题 | 原因 | 处理措施 |
| 立杆下沉 | 基础不牢或地基松软 | 加固基础,增加垫板或混凝土支座 |
| 扣件松动 | 安装不到位或未拧紧 | 重新拧紧扣件,加强日常检查 |
| 脚手板滑动 | 铺设不平整或固定不良 | 重新铺设并固定,增设防滑措施 |
| 剪刀撑缺失 | 搭设过程中遗漏 | 补设剪刀撑,确保连续性 |
五、验收与使用管理
1. 验收标准: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执行。
2. 验收人员:由项目负责人、技术员、安全员及专业架子工共同参与。
3. 挂牌制度:搭设完成后应悬挂验收合格牌,标明责任人和使用期限。
4. 使用期间管理:严禁擅自改动脚手架结构,如有变更需重新审批。
通过以上规范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提升悬挑脚手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