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合神离的意思是什么】“貌合神离”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面上看起来关系融洽、和谐,但实际上内心并不认同或有矛盾,彼此之间缺乏真正的默契和信任。
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际关系中的表面合作与内在分歧,常见于职场、家庭、朋友间等场合。它强调的是“外在的合”与“内在的离”之间的对比,体现出一种表里不一的状态。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貌合神离 |
| 拼音 | mào hé shén lí |
| 出处 | 出自《晋书·王导传》:“虽则貌合神离,而心存忠义。” |
| 含义 | 表面上看起来关系和睦,实际上内心却有隔阂或矛盾。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际关系中表面一致、内里不和的情况。 |
| 近义词 | 形同陌路、貌是情非、口是心非 |
| 反义词 | 心心相印、情投意合、同心协力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职场 | 尽管他们表面上合作愉快,但其实早已貌合神离。 |
| 家庭 | 夫妻两人虽然每天一起吃饭,但早已貌合神离。 |
| 朋友 | 他俩以前是最好的朋友,现在却变得貌合神离。 |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
“貌合神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际关系的深刻观察。古人讲究“以诚待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因利益、立场、性格等原因,难以真正做到“心心相印”。因此,“貌合神离”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四、总结
“貌合神离”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表面和谐、内心疏远的关系。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仅要注重外表的和谐,更要重视内心的真诚与沟通。只有做到“貌合神合”,才能建立真正稳固的关系。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可参考“形影相随”、“同床异梦”等词语,它们在不同层面上表达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