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按照顺序分别有哪些】“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的经典之作,源自《孙子兵法》的智慧结晶,后经历代整理、归纳而成。它不仅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策略,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商业、政治、人际交往等多个领域。三十六计按顺序排列,各有其独特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以下是对三十六计的详细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名称及简要解释:
| 序号 | 计名 | 简要解释 |
| 1 | 走为上计 | 在劣势情况下,撤退是最佳选择,保存实力以待时机。 |
| 2 | 围魏救赵 | 不直接与敌人正面交锋,而是攻击敌人的后方或盟友,迫使敌人撤退。 |
| 3 | 借刀杀人 | 利用他人之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避免自己直接介入风险。 |
| 4 | 以逸待劳 | 保持自身体力和精力,等待敌人疲惫时再出击。 |
| 5 | 声东击西 | 表面上做出进攻其他方向的假象,实际却在另一方向发动攻击。 |
| 6 | 无中生有 | 在没有明显迹象的情况下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
| 7 | 暗度陈仓 | 在表面行动之外,暗中进行真正的计划,出其不意。 |
| 8 | 笑里藏刀 | 表面友好,实则暗藏杀机,诱敌深入。 |
| 9 | 以少胜多 | 凭借智谋和灵活战术,以弱胜强。 |
| 10 | 顺手牵羊 | 在敌人松懈时,趁机获取利益。 |
| 11 | 调虎离山 | 引诱敌人离开原地,使其失去有利地形或支援。 |
| 12 | 李代桃僵 | 用次要的人或物代替主要目标,保护真正重要的对象。 |
| 13 | 乘隙击虚 | 抓住敌人出现的漏洞或弱点,迅速出击。 |
| 14 | 敌进我退 | 面对强敌,先退让一步,避免正面冲突。 |
| 15 | 敌退我进 | 当敌人撤退时,抓住机会发起反击。 |
| 16 | 假道伐虢 | 借口经过他国领土,实际上是为了攻打另一个国家。 |
| 17 | 借尸还魂 | 在看似失败或被遗忘的情况下,重新崛起。 |
| 18 | 调虎离山 | 同第11计,重复使用,强调其重要性。 |
| 19 | 釜底抽薪 | 直接断绝敌人的根本资源或支持,使其无法继续作战。 |
| 20 | 混水摸鱼 | 在混乱中趁机获利,扰乱敌方秩序。 |
| 21 | 金蝉脱壳 | 用假象迷惑敌人,使自己能够安全撤离或转移。 |
| 22 | 指桑骂槐 | 通过批评一个次要对象,间接表达对主要对象的不满或警告。 |
| 23 | 假痴不癫 | 装作糊涂或疯癫,隐藏真实意图,迷惑对手。 |
| 24 | 空城计 | 在兵力空虚的情况下,故意表现出从容不迫,吓退敌人。 |
| 25 | 走为上计 | 同第1计,强调撤退的重要性。 |
| 26 | 虚虚实实 | 通过真假结合的方式迷惑敌人,使其难以判断真实意图。 |
| 27 | 实实虚虚 | 与第26计类似,强调真假交替的策略。 |
| 28 | 反客为主 | 将原本处于被动的一方转为主动,掌握局势主动权。 |
| 29 | 以迂为直 | 通过绕远路或间接方式达到目的,避免正面冲突。 |
| 30 | 声东击西 | 同第5计,再次强调此计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
| 31 | 假途灭虢 | 与第16计相似,强调借道而攻的策略。 |
| 32 | 舍本逐末 | 放弃根本利益,追求表面或次要目标,导致失败。 |
| 33 | 一石二鸟 | 一次行动达成两个目的,提高效率。 |
| 34 | 三十六计 | 总结全篇,体现计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
| 35 | 兵不厌诈 | 战争中可以使用欺骗手段,但需讲究分寸。 |
| 36 | 以正合,以奇胜 | 正规作战与奇谋相结合,才能取得胜利。 |
以上便是三十六计的完整顺序及其简要解释。这些计策不仅适用于古代战场,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策略,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