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原文和翻译还有课下注释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原文和翻译还有课下注释,时间紧迫,求直接说步骤!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24 17:57:18

在《孟子》这部经典著作中,《富贵不能淫》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两章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为这两段文字的原文、翻译以及课下注释。

一、富贵不能淫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习过礼仪吗?男子成年行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并送到门口叮嘱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的人,不过是像小妾一样的行为准则罢了。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居所里(即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即义),走着天下最光明的道路(即礼)。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这些原则;不得志的时候,也要坚持自己的道路。面对富贵不迷失方向,处于贫贱不改变志向,遭受威武胁迫也不屈服,这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注释:

- 公孙衍、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 丈夫之冠:指男子成年行冠礼。

- 妾妇之道:形容顺从他人意志的行为方式。

- 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指仁、义、礼。

- 由之:遵循它。

- 淫、移、屈:分别指迷惑、动摇、屈服。

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原文: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所以上天将要赋予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总是受到阻碍干扰,(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震撼,性格坚韧,增加他原本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才明白,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

注释:

- 斯人:这个人。

- 拂乱:违背、扰乱。

- 曾益:增加。

- 恒过:经常犯错误。

- 衡于虑:思虑阻塞。

- 喻:知晓。

- 法家拂士: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

- 无敌国外患者: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调在困境中成长,在安逸中衰亡的道理。

这两章不仅展示了孟子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治理的深刻见解,还提供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人生智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