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诗出自南朝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其开头两句“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采用了象征与比兴手法。其中,“潜虬”象征隐居的贤士或高洁之志,“飞鸿”则象征远大的志向或高飞的抱负。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孤高与追求,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和情感寄托。
在文学的长河中,有些诗句如星辰般闪耀,令人过目难忘。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便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开篇的“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
“潜虬”一词,描绘的是深藏于水中的蛟龙,它虽不显山露水,却自有其优雅的姿态。这种意象常被用来比喻那些不为世人所知、却怀有高洁志向的人。而“飞鸿”则是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鸟儿,它们的声音悠远而清越,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梦想与追求。
这两句诗看似写景,实则抒情。诗人借自然界的生物,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理想与自由的向往。他或许正身处困境,但心中仍存有不灭的希望与抱负。这种由物及人、由景入情的手法,使得诗句不仅富有画面感,更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张力。
此外,这两句诗还运用了对比与呼应的艺术技巧。“潜虬”与“飞鸿”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沉静内敛,一个高远飞扬;而“媚幽姿”与“响远音”也构成一种动静结合的节奏美。这样的结构安排,让整首诗在起笔之时就奠定了情感基调,也为后文的抒发做了很好的铺垫。
可以说,谢灵运在这两句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既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正是这种含蓄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登池上楼》成为古代山水诗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