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脚手架立杆间距规范】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外脚手架是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和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设施。其中,立杆作为脚手架的支撑结构,其布置间距直接影响整个脚手架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因此,合理设置外脚手架立杆间距,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等相关标准,外脚手架立杆间距应结合工程结构、荷载情况及施工条件综合确定。以下是对常见情况下外脚手架立杆间距的总结与规范要求。
一、立杆间距的基本原则
1. 立杆间距应均匀分布,避免局部受力不均。
2. 间距大小应根据脚手架类型、搭设高度、荷载等级等因素调整。
3. 立杆与横杆、斜杆的连接必须牢固,保证整体稳定性。
4. 特殊部位如转角、洞口等应适当加密立杆,增强结构强度。
二、常见外脚手架立杆间距规范表
| 脚手架类型 | 搭设高度(m) | 立杆纵距(m) | 立杆横距(m) | 备注 |
| 普通双排脚手架 | ≤24 | 1.5~1.8 | 1.0~1.2 | 适用于一般建筑工程 |
| 高度超过24m | >24 | 1.2~1.5 | 0.9~1.0 | 需加强连墙件和剪刀撑 |
| 悬挑脚手架 | — | 1.5~1.8 | 1.0~1.2 | 应根据悬挑结构计算确定 |
| 满堂脚手架 | — | 1.2~1.5 | 1.2~1.5 | 用于室内或大空间施工 |
| 门式脚手架 | — | 1.8~2.0 | 1.0~1.2 | 需按厂家说明书执行 |
三、注意事项
1. 严禁随意更改立杆间距,需经技术人员审核确认。
2. 在风力较大或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应适当减小立杆间距。
3. 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立杆是否松动、变形,及时加固。
4. 不同楼层或结构变化处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立杆布置。
四、结语
外脚手架立杆间距的合理设置,是保障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基础。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并结合现场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同时,施工人员也应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标准要求,从而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